汉寿县周文庙乡中学 罗先君 周运曙
学校文化是规范办学,以特色立校不可或缺的因素,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。
当前,“文化立校”、“文化强校”这个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人的共识,学校文化建设成为内涵发展的着力点和趋势。文化兴校是一种科学的发展之道,治校之道,育人之道。学校文化品牌是一种软实力,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,一种质量强校的保障。那么文化立校怎么定位呢?我们面临着诸多选择,有的选择的是体育立校、艺术立校,有的选择的是科技立校,奥赛立校,有的选择的是德育立校,国学立校。大凡智者选择的是能切合校情,扬学校之所长的一种文化,而我校则是“诗文化”立校,诗为重心,旨在创建一所有诗意的书香学校,让中华诗词进校园、进课堂,以“诗文化”,以唐诗宋词来浸润师生心灵,让师生在弘扬国粹浓郁的诗化环境中,塑造丰富的诗意生活、诗意人生,形成张扬个性,充满灵动,有诗教特色的学校文化。
我校之所以将“诗文化”定位于学校的“核心文化”,是鉴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:
一是我校地处屈子行吟的泽畔,李白游历太白湖,杨幺揭杆起义,诗文化积淀深厚,人杰地灵的西洞庭湖湖畔,诗文化资源得天独厚,能彰显出地方特色,易于传承和践行。
二是诗词可以“兴、观、群、怨”,“诗词这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”(毛泽东),诗教对青少年有着无与伦比的教化作用,即立德、启智、燃情、育美、创新,是美育的核心,其功效最大化的关键是审美和陶情,能让学生成为诗意文化的受益者,奠定他们幸福的人生,功在当今,惠及子孙。如果放弃诗教,将是素质教育的缺失,教育工作者的失职。中华诗词传承和发展应后继有人。站在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度,学校应给诗教一席之地。
三是“诗文化”进校园,能提升品位促进发展,诗教能与德育工作、教育质量、文化建设有机统一,促进学校和谐发展,增强办学实力,助推“文化强县”。因此,将诗教工作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来建设,是明智之举,立校之方,科学之策。
四是,诗意的校园生活是充满书香的校园,这是市教育局提出创建四个校园的内容之一。
那么,学校应该怎样给诗教定位呢?
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,我们是这样定位的:
第一,学校诗教工作应该是诗性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,是对学生进行集化育审美、养心种德,砥砺情操,开拓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育人工程,而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虚幻的东西,不是用于作秀、应付检查的一个环节、一个载体。学校诗教工作应该逐步走向普及化、常态化。应该循序渐进,在广度上拓展,层次上延伸,在深度上掘进。诗教能激活学校文化兴校”的发展思路。
第二,学校诗教工作应该形成一个稳定的诗教团队,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,一块活跃的交流阵地,一种灵活的办学模式。诗词教育纳入语文课学计划,应有相对稳定的师资和考核标准及行之有效的诗教模式。为抓出成效至少应做到六有:即组织有章程,领导有班子,经费有保障,活动有计划载体,交流有平台,工作有效果。应健全机制,自主自强,让校长成为让校长成为诗意文化的引领者,教师成为诗意文化的传播者,学生成为诗意文化的受益者。对于古诗,学生应会读、赏、创、书、用。
第三,学校要极力营造校园传统诗词文化的学习氛围,让诗教 根植于浓郁的诗化环境。应重视诗词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,完善诗教硬件设施,如诗墙、诗碑、展室、宣传窗、刊物、网站、教材、文化长廊等。校园是创建诗意学校的主阵地,学校要有适量的诗词物化工程,让诗教载体多元化。应匠心独具,精雕细凿,把诗情、诗韵、诗境移植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,处处有诗意,让一草一木能说话,一墙一壁总关情,因为在打造诗意学校的同时,优美的校园环境无时无刻不在陶冶着师生的情操。
第四,通过诗教工作,要引导教师广泛阅读,夯实教师文化内涵。
学校怎样使诗教工作创新呢?
首先,应升华理性认识。要站在“以诗育人,打造特色,厚重基础,注重传承”的教育高度,重识诗教工作并予以推进,而不是将诗教视为负担。通过诗教应让学生体会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,体会其蕴含的崇高的人格美、智慧美,体会伟大民族不变的精魂,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,使其成为有根的中国人。
第二,应注重实践创新。不要满足于读读,背背的浅层次的常规作法,要创造出一种能够推而广之的诗教模式——读、赏、创、书、用,以诗养德,以德促教,让学生初步做到“五会”,即会诵读(吟唱),会背诵、会欣赏、会创作、会书写、会运用。要达到“五会”,必须坚持好“五个一”的活动,即语文课前一首诗,每周一节诗词课,每月一次诗词活动,每期一次大型赛诗会,每年一本诗词专集,要通过诗词学习、创作、吟诵这些常态化的工作,将诗教工作做实,做出成效。诗词学习主要是学好两大系列的诗词,即课本上的诗词和教育部编印的《皇冠体育比分网手机入口》。中小学生必背诗词教育部作了硬性规定,根本途径在于依托课堂与教材。校园诗教要走进第一课堂,促进学生素质、能力、知识融汇一体。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诵读和积累,还要帮助学生推开古典诗词音韵格律大门,编写校本教材,搞好培训讲座,先培训师资,再培训学生,循序渐进,深入浅出。可以在学校广播站播放古典诗词及古诗词歌曲,开辟“诗词欣赏”栏目。活动要丰富多彩,如古诗词手抄报、诗画作品展、文艺表演、诗词诵读赛、古诗擂台赛、书画诗文等,耳濡目染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,让其找到自信,找到快乐。要为师生搭建平台,创新形式,展出成果。我校每年一次的迎新年诗歌吟唱会很有特色,实践创新被看好。
第三,应搞好诗词理论创新。诗词理论创新是发展诗词事业的高地,是综合人文素养的体现,是诗教深度上的掘进。如诗教课题研究就是一种提升内涵的形式,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探究的一种创新形式。这种研究既能传承经典,又能提升特色,摸索出个性化的诗教模式,自我超越。理论创新,一要注重诗教理论素养的学习,提高水平;二要善于总结经验,探讨未知领域,撰写和发表论文;三要横向切磋交流,取人之长。如参观、考察、研讨。理论创新是诗教工作的顶层设计,是一种完善、加速提质诗教工作的途径,能把诗教工作带到“独上高楼、望尽天涯路”的新境界,把诗教引向深入,稳步推进。
©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诗词学会版权所有/湘ICP备14009931号-1
网站建设:科毅电商